8月2日晚上7时
北京密云区的天空已笼罩在夜色中
当最后一箱医疗物资通过蓝天救援队
消杀清理后摆放到位
已连续奋战7天的刘俊兴长长舒了一口气
此时
这个来自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的
“00后”小伙子
身上的工作服早已沾满泥渍
但这些却是他在过去一周的时间里
从天津蓟州到北京密云参与抢险救援的见证

7月28日早上7时,一架无人机冲破雨幕,出现在下营镇石炮沟村上空。“大家不要着急,救援队马上就到!”无人机的扩音器中传来坚定的声音。操控者正是浑身湿透的刘俊兴,他紧握遥控器,目光锁定雨水模糊的屏幕。

这场“五十年一遇”的强降水,引发了蓟州区有水文记录70年来的大山洪。当天,当得知有在外露营的游客来不及撤走急需搜救时,正在老家过暑假的刘俊兴,立刻带着无人机加入到了蓝天救援队中。经过2个多小时的紧张搜寻,他在屏幕上发现了被迫爬到树上躲避洪水的游客。他立即通过无人机喊话安抚,引导他们等待冲锋舟救援。最终,2名被困游客成功脱险。
在这场与洪水的较量中,刘俊兴将所学专业知识转化为救援的关键力量。在积水阻隔、险情环伺的区域,他熟练操作设备,克服复杂气象条件,多次深入受灾区,精准定位被困群众位置,高效投送食品、药品、救生设备等急需物资;同时,无人机搭载的摄像设备实时回传受灾画面和关键水文信息,为地面救援指挥部动态监测汛情、科学制定方案提供了至关重要的“空中之眼”。刘俊兴和蓝天救援队队员凭借高超的技术和勇敢的行动,成功救出15名被困群众。
2年前,18岁的刘俊兴考入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无人机应用与技术专业。在校期间,他不仅积极组织参与各项活动,更利用一切时间刻苦钻研无人机操控技术。“抢险救援中,每一次飞行都关乎生命,只有技术过硬,才能让无人机真正派上用场。”刘俊兴说。


蓟州的洪水刚刚退去,8月2日,他又跟随救援队转战北京密云。在这里,这个20岁的年轻人投身到繁重的体力工作中,清淤、搬运、修缮房屋,处处都有他忙碌的身影。



令人动容的是,当学校老师打来慰问电话时,刘俊兴只是简单报了平安,对自己参与救援的事只字未提。直到蓟州平安蓝天救援队的感谢信寄到学校,这段感人的故事才被大家知晓。
“我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。”面对赞誉,刘俊兴显得十分谦逊。但这质朴的话语背后,是一名新时代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。他用专业技能架起空中“生命线”,更用奉献精神为青春写下生动注脚。
当科技与热血相遇,青春就有了特别的重量。